2004年12月16日 星期四 《楚天都市报》 阳光周刊 报道“调料王   1 2 3 页
【“调料王”寻突围之路】
伤心地里觅商机
    王一鸣参军前学过一段时间的中医,复员后进入当地一家军工企业,1986年下海经商。当年他得知武汉的干辣椒很有销路,便跟几个朋友合伙发了一车皮货到武汉,谁知价格突然下跌,亏得一塌糊涂。倔强的王一鸣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家。他买了辆旧自行车,从干货市场批了一些八角、香料等干货,走家串户地叫卖。在这个过程中,王一鸣发现,当时武汉的调味品市场产品单一也较零散,鲜见科学整合过的配方调料品。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。
    王一鸣开始利用自己以前学过的中医知识,对调料品的配方进行研制开发。几年下来,他琢磨出自己的一套理论,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成果:用几十种中药复方而成的烧烤调料配方。
“王师傅调料”曾风靡江城
    有了产品,王一鸣开始四处推销。1988年,王一鸣来到司门口一家烧烤店,对老板说,你可以试用一下我的调料,不满意我就走。当时的烧烤基本上都是撒些孜然、辣椒粉、芝麻之类简易的调料,老板试用了一下王一鸣的调料,感觉味道大变,进而得知,这是用20多种中药材调制而出的,当时就要了2斤。这一用,生意猛然火爆起来,王一鸣的名气也渐渐在业内传开,慕名购货的人络绎不绝,“王师傅调料”由此得名。1998年前后,是“王师傅调料”的鼎盛期,江城有200多家烧烤店、美食城的调料品指定由他供货,几乎垄断了武汉调料品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老品牌期待“包装”
    到了2000年,“王师傅调料”开始走下坡路。2001年,有了危机意识的王一鸣成立了“王师傅贸易商行”,2004年,其苦心研制的“鄂式烧烤调料配方”获得了专利号,并注册成立了“神农饮食文化有限公司”。然而,王一鸣的苦心经营并没有扭转现状,“王师傅调料”似乎渐渐淡出了风起云涌的餐饮市场。除了冒牌产品的负面影响外,缺乏包装与品牌意识是阻碍其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。王一鸣苦恼地说,我不是不想包装,只是一头钻在技术上,不知道如何开拓市场,塑造品牌。

上一页   下一页   
   点击进入更多产品
  版权所有:神农饮食文化有限公司
  技术支持:武汉新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专线电话:027-52231297
  传    真:027-82933782